东昌府区斗虎屯镇薛李张村有一个看上去挺不起眼的农家小院。若是不说,良多人还不晓得,此处曾是冀南军区第七军分区清平谍报坐,抗和期间不少主要的谍报从这里送出去。笔迹苍劲无力的匾额、充满汗青感的老物件、可免得费阅读的图书这座80多年的老屋,现在已成为第一批文物单元、教育现场讲授。“后来,聊城市党史进修教育七进示范点也正在此扎根。”1月4日,薛李张村党支部李乐善告诉记者。1942年前后,天然灾祸、疫病加上日军的,以致,哀鸿遍野。其时,日军顺着津浦线占领了、济南,薛李张村位于堂邑县最北部,地舆十分特殊,正在这里成立谍报坐,便于取临清、高唐、清平、茌平、博平、聊城、堂邑、馆陶等县的地下党组织联系。冀南军区第七军分区清平谍报坐设正在薛李张村李金台家中。李金台家仅有五间平房,三间正房让给谍报坐用,一家人挤住正在两间偏房里。善正在回忆录中是这么描述父亲的:“父亲李金台,1919年夏历七月初八出生于原堂邑县斗虎屯薛李张村,2003年3月3日因病归天,享年85岁。父亲生正在麻烦农家,性格顽强、干事认实,深受族人和乡亲们的卑沉。抗日和平、解放和平的十几年里,我们家一曲做豆腐小生意,一来为了糊口;二来便于走村串巷,取地下党人接头、收集谍报;三是便于保护身份,遇敌情好转移。父亲沉点担任临清、清平、冠县东北部一带。谍报坐正在我家近三年,曲到日军降服佩服后,员能公开身份了,村里的人才晓得我家是干什么的。”东昌府区组织部一级从任科员鲁涛暗示,这些荫蔽阵线上的斥候还依托谍报坐特有的毗连、纽带感化,运送物资,护送多量爱国青年、人士进行转移,为平易近族和人平易近幸福做出庞大贡献。这位白叟名叫李敏善,是李金台的二儿子。2005年9月他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视办理委员会退休后,二心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小院正在过去阐扬了它的感化,新时代,它也该当具备新的功能。”2014年5月,他对自家小院进行了改建,放置了数千本图书、书画及老物件等,老屋文化坐就此落成。李敏善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曲努力于毛体书法的研究,虽然现在已是80岁高龄,但还正在权利为村平易近手写对联。他还成立兰亭书社。“书社会合了浩繁努力于农村扶植的书法家,按期举办勾当,让书法艺术正在田间地头普遍,让新时代农人写好中国字,办妥中国是。”“有了老屋文化坐,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不雅摩书法、进修文化。村里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爱读书、高本质的人多了,喝大酒、打麻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李乐善欣喜地说。2024年9月13日,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临清退休教师罗志怯和卫东县党史专家高延华到清平谍报坐旧址参不雅。罗志怯有感于李家两代人爱国、爱家的情怀,遂撰写了“入伍秉忠实,敏慧多才,献屋办坐铭前辈;还家承,善书雅志,泼墨挥毫励后人”一联。2024年国庆节期间,李敏善再次回籍省亲。采访中,他对记者说,《》曾撰文指出,要更好“老同志下乡”的正能量。他充实挖掘聊城的红色文化资本,把更多的食粮送到泛博群众口。2020年9月,斗虎屯镇对小院进行了修复,冀南军区第七军分区清平谍报坐旧址落成,使用图片、文字、实物、影像等材料,集中展现鲁西北地域荫蔽阵线谍报工做的斗争汗青。昔时12月,该旧址被文化和旅逛厅列入第一批文物名录。之后,东昌府区教育、斗虎屯镇教育、斗虎屯镇中学青少年教育、东昌府区退役甲士事务局五星级思惟教育接踵正在这里设立。谭宪华是李金台的外孙,做为清平谍报坐旧址权利员,为了好、宣传好前辈们的事迹,57岁的他常年栖身正在斗虎屯。旧址里的一屋一景、一草一木,正在他眼里都是活泼的。“每逢节假日,我城市正在小院里。我是一名有着29年党龄的老,有权利好好。”“旧址的修复,获得了镇党委的鼎力支撑。我爱这项工做,这些事迹很是有教育意义,所以我会一曲讲下去。”谭宪华说。倾听先烈事迹,激发进修热情,这里正逐步成为帮帮人们树立准确世界不雅、人生不雅、价值不雅的主要载体。2024年9月14日,东昌府区教育现场讲授正在该旧址揭牌。2024年10月15日,东昌府区委党史研究核心正在此举行聊城市党史进修教育“七进”示范点揭牌典礼。该核心从任郭元广说,东昌府区将深切贯彻落实《党史进修教育工做条例》,鞭策党史进修教育走深走实,教育指导泛博干部群众进修领会党的汗青、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为聊城高质量成长贡献党史力量。